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玉溪:绿色玉烟 品质升级

1953年就以“108分”摘取“中国烤烟第一”桂冠,成就了云南省玉溪市“云烟之乡”的美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中棵烟”生产概念、“第一车间”管理理念所打造的全国一流原料生产基地,铸就了“天下烟叶在云南、云南烟叶在玉溪”的美誉;支撑“玉溪”“红塔山”等重点骨干卷烟品牌扬名天下,更筑牢了玉溪烟叶在行业优质烟叶原料中的地位。

玉溪香烟批发

近年来,玉溪市局(公司)以“市场、质量、绿色”为主线,全面推进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烟叶计划分解、重点烟区布局、特色品种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多措并举,用“好田好地种好烟”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从“种子”到“牌子”的全过程烟叶标准化生产,提升烟叶质量,做实“第一车间”,擦亮了“云烟之乡”的金字招牌,使玉溪烟叶始终保持供不应求的市场优势。

转变方式 紧盯需求

烟叶产量占全世界的20%,占全国的40%,烟叶出口量占全国的40%,这些数据奠定了云南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大、需求最大的优质烟叶生产供应基地的位置。

步入新阶段,思考新问题。今年,云南省局(公司)新一届党组着眼未来,谋划长远,从云南烟草商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新提出了“实施土地流转,稳定核心烟区,提升烟叶品质,探索一二三产融合,促进烟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和构想。

作为国家局划定的西南高原清甜香型的典型代表、重点产区,玉溪是全国唯一的百万担以上特色品种烟叶产区,是卷烟工业企业烟叶需求量最旺盛的地市级公司,也是“红塔山”“玉溪”等重点卷烟品牌的发祥地、大本营市场。对玉溪来讲,要实现烟叶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化解“五大压力”并解决好“三个问题”至关重要。

多年来,玉溪烟叶供应稳定,质量上乘,“K326”特色品种纯度高、清甜香独有风格特征突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仅从近两年情况来看,在全国烟叶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国内卷烟工业企业提报玉溪烟叶需求计划仍分别超出当年生产计划5.7万担、11.5万担,红塔集团目前库存玉溪烟叶可用周期已由2016年的31个月下降到2018年的27个月,玉溪优质烟叶的结构、数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端卷烟品牌发展的需求。

玉溪市市委书记罗应光曾表示,“依靠红塔集团不变、服务红塔集团不变、支持红塔集团不变”“好田好地种好烟、好烟好料送红塔”。玉溪市局(公司)深刻认识到,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战略方向不变的定力,战术动作不软的魄力,持之以恒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坚决打好打赢烟草产业转型升级这场硬仗。

“下一步,我们要紧盯卷烟工业企业的需求,打造万亩生态烟叶,围绕红塔集团提出的打造高原湖畔烟叶,‘翡翠’牌卷烟高端原料的专属基地这一目标行动起来。”玉溪市公司副经理计思贵说。计思贵表示,下一阶段玉溪市局(公司)将坚持“三向”,即在需求导向上,按照当代优质烟叶标准严格要求;在生产定向上,突出高香气、高浓度、低危害的玉溪烟叶特色;在供给转向上,要由供给大品牌转到供给高端品牌上来。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主攻“三好”,即主要化学指标的协调性好、香气值和香气量的满足性好、烟气的浓度与劲头的兼容性好。

绿色发展 打造样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深度践行这一重要理念和玉溪“生态立市”的发展目标,玉溪市局(公司)加大工作力度,坚持走稳绿色生态烟叶发展之路。

烟叶生产过程中一系列绿色措施的综合实施,确保了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玉溪市局(公司) 供图

今年,玉溪市局(公司)重点狠抓云南省局(公司)和玉溪市委市政府共同作出的“打造抚仙湖径流区万亩绿色生态烟区及绿色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重点打造4200亩重点示范区以及“绿色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以此探索烟草行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助力烟农增收的发展新模式,为云南烟草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试验示范。

抚仙湖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战略水源地。湖域周边涉及三个县8镇、238个自然村,17.8万人沿湖而居,耕地面积13.69万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抚仙湖的水质造成严重破坏。有专家分析认为,抚仙湖水污染80%来自农业面源污染。

为了恢复、优化抚仙湖周边生态环境,由政府主导,按照《澄江县抚仙湖径流区土体流转休耕轮作发展生态农业实施方案》《澄江县抚仙湖径流区万亩绿色生态烟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规定,推动将农户零散的土地集中流转,并进行土地确权,然后交由玉溪市局(公司)。

玉溪市局(公司)先期组建独资子公司——玉溪三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农公司”),对集中流转的土地进行全权经营,这在全行业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它充分利用烟草行业垂直管理的体制特点,可以将资金的直接投入、产前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扶持及品牌发展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玉溪市局(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立猛介绍,以往烟农种植一些非烟经济作物,比如菜豌豆、叶菜类或者小葱大葱,一年每亩地要施用氮肥(纯氮)40~50公斤,通过土地流转,三农公司统一种植生态绿色烟叶之后,每亩仅需施用氮肥5公斤左右。“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出土壤中的养分缺什么、缺多少,施肥施药都能达到精准控制。”

同时,玉溪市局(公司)依托烟草行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建立生物防控综合体系,采用“有机耕作措施防治+天敌控制+物理防治+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轮作体系、生态保护,开展昆虫性诱剂、烟蚜茧蜂、生物农药等烤烟病虫害研究,推广生物防控技术,提高烟叶安全性。烟叶生产还采取合理留叶、散烟收购、“3D”烟叶烘烤新模式集中统一烘烤等先进生产方式,烤烟生产各个环节都打上了“生态”的烙印,抚仙湖流域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农增收 身体力行

玉溪地区烟叶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烤烟规模种植也将近80年。目前,玉溪市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两烟”产业体系、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物质技术装备条件。但玉溪市局(公司)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裹足不前,而是自我加压,着力推进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他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把烟农增收放在首位。

今年,玉溪市局(公司)提出要把稳增收作为发展之要,坚定不移促转型。以减工降本增效为目标,以实现“六化”(即原料基地化、烟农职业化、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化、扶贫精准化、增收多元化),推动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方向既明,玉溪市局(公司)烟叶战线统一思想,形成了“应对气候抓紧干、针对问题碰硬干、防范灾害及早干”的良好氛围。玉溪市局(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海林介绍,为了实现每亩烟田单产150公斤的目标,有的县公司制定了200多个技术要点,从各环节、各领域下功夫、抓落实。“提高单产不仅能帮助烟农增收,还能促进整体烟叶长势均衡。全市烟叶战线建立了100多个微信群,每天工作之余大家都在总结自己片区的弱点,并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每个人干劲都特别足。”

除这些措施之外,尚在探索阶段的三农公司还在摸索一条新路,通过自主经营管理,农民可以作为产业工人或职业烟农以地打工、参与流转经营或提供生产服务等形式获得收入,实现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双丰收”。

据介绍,今年玉溪的烟叶工作,虽然开局困难,但是经过中后期的努力调整,形势日益好转。全市烟草商业系统将紧盯年度计划任务,确保总量“底线”、力争质量“高线”、不闯规模“红线”、严守规范“生命线”。

新时代里,“第一车间”正积极探索展现新作为;新征程中,“云烟之乡”将奋力拼搏实现新发展。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