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涪陵卷烟厂:“以小见大” 情满乌江

涪陵卷烟厂全景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王陵多在此而得名。如今的涪陵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有渝东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接合部。这座古城因水而活,灵动宜人,涪陵卷烟厂也将企业与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用多年的发展,回馈着这片水土。

小烟厂 大理想

涪陵卷烟厂前身系1964年组建的涪陵农业机械修理厂,于1982年转产卷烟,原厂址位于涪陵江南城区乌江路17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烟厂保持了连续20多个年头的持续健康发展,累计上缴税金340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虽然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城市,只要不懈奋斗,就能成就一番业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涪陵卷烟厂在上世纪就紧抓发展机遇,将自身命运同长江经济沿线的发展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1992年,我们与玉溪卷烟厂联营,企业从此脱胎换骨,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能够拥有这样的机会,主要得益于全国各省市、各行业对三峡库区的支持和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厂长陈瑜谈到涪陵烟厂的发展史,思绪仿佛一下回到了昨天。1991年就进厂工作的他,从一名普通电工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厂长,更加清楚地知道涪陵卷烟厂发展的每一步。

当年的卷烟厂在老城区,占地面积只有63亩,生产条件艰苦,每个人都憧憬着更先进的设备和更宽敞的厂房。直到2015年,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约15.7亿元的涪陵卷烟厂新厂正式投入使用,这一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

2015年,在不到10个月时间内,涪陵卷烟厂实现卷烟产量32.8万箱,工业总产值达45.82亿元,实现税利总额30.11亿元;2016年,涪陵卷烟厂可谓“火力全开”,“天子”系列年产量首次突破10万箱,同比增长190%;“天子”单箱批发销售收入达5.8万余元,位列全国第三;“天子(金)”在20元/包价位中销量增幅行业第—。2017年,涪陵卷烟厂更是找准发展机遇,在重庆中烟的领导下补齐产品短板,生产细支烟1.7万箱,同比增长332%。

“天时地利人和”,涪陵卷烟厂珍视每一个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的资源要素及优惠政策,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企业自2016年10月起开始执行直供电方式,截至2018年4月,因享受国家改革红利,每度电可节约费用0.066元,共计享受优惠电价费用185万元。

同时,长江经济带的高速发展,使得当地交通更便捷,企业的各项运行成本不断降低;而且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卷烟产品结构的提升、卷烟消费水平的提升。员工的收入涨了,信心足了,笑容灿烂了。

只要找准方向,前进的步伐愈加铿锵。

“我们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但企业也要融入地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们企业一直积极融入地方发展规划,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谈到工厂的未来发展,陈瑜深感重任在肩。

涪陵区政府已将涪陵烟草产业纳入产值100亿级企业来培养,涪陵卷烟厂也积极调整发展规划,按照重庆中烟的产业发展布局,工厂“十三五”末期要按30万箱“天子”,10万箱“龙凤呈祥”的生产规模来进行品牌规划。

小尝试 大品牌

当前,无论是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改革发展态势,还是重庆中烟所处的发展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着眼“十三五”后三年的战略规划,重庆中烟党组把握行业改革发展新格局、新形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提出了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并作出了“1234”的战略部署。

“重庆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易从宽在今年公司年度工作会上,代表公司党组提出的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即,计划到2020年,自有产品产销规模达到100万箱(或者商业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实现税利超过100亿元。这一计划务实谋划了公司发展的主基调、主框架,给了我们基层工厂极大的信心、鼓舞和鞭策,必将有利我们公司抢抓战略机遇,全力以赴做强主导品牌,做大经营规模。”陈瑜信心满满地说道。

品牌发展,就是这项计划的重中之重。2017年,“天子(金)”商业销量近10万箱。在全国同价位段品规中,其销量、增量、市场份额均位居首位,成为重庆中烟稳定产销规模、保持税利增长的重要支撑。

生产“天子”系列产品的涪陵卷烟厂,坚持专线生产,保证产品品质;做到精心原料养护、精细生产组织、精准质量控制。同时在生产制造中大量应用专利技术,仅制丝使用的专利技术就有20余项之多,以此保证“天子”支支一流、包包精美,让品质成为品牌良性发展的强力支撑。

这背后,并不是死板的坚守,也不是急切的观望,涪陵卷烟厂一直在思考中前行,在探索中完善。作为卷烟生产企业,他们还不断探索如何将上下游的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

比如,在行业整合效果最佳的“同址同库”工商物流一体化建设试点,就在涪陵卷烟厂。

所谓“同址同库”,是指利用工业生产点和商业配送中心易地迁建的契机,工商双方选址相同,采用“同一个地址、同一座仓库”建设和运行的模式。

2011年以来,川渝工商两家烟草企业以提升物流运行效能为核心,抓住涪陵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契机,遵循“工商资源共享,货位弹性分配,物权数据转移,工商共管库存,作业标准统一”的运行管理模式,让“同址同库”成为了可能。

在涪陵卷烟配送中心,一条127米长的工商对接连廊“大通道”,让重庆烟草工商企业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正是通过这个连廊,涪陵卷烟厂生产的成品卷烟可以直接进入涪陵配送中心工商共用的高架库。

这个高架库共有5400个货位,年分拣配送能力为20万箱,可储存卷烟3.24万箱。工商共管库存、共享市场,共同打造工、商、零“三位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数据显示,采用“同址同库”运行模式,每年可节约库房的折旧、能耗等成本约263万元,减少库容运行约1.3万箱。此外,在协同效率方面,工商共用、共管库存的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快速货源组织,有效提高了工商供应链协同运行效率。

“依托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投资建设,地方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支持,我们就有了发展的底气;我们有好的干部职工队伍,还有好的品牌,我相信在重庆中烟的领导下,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可以把‘天子’‘龙凤呈祥’品牌做大做强,一定能实现30万箱‘天子’和百亿级企业的发展目标或梦想”。陈瑜坚定地说。

小细节 大抱负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涪陵卷烟厂就是涪陵区纳税第一企业,稳居全区纳税十强企业榜首,同时也是地区的工业十强企业,重庆独立纳税企业50强。

在人们印象中,凡是制造业都会产生污染,贡献越大,污染问题就越让人担忧。但涪陵卷烟厂让人们看到了绿色工厂的正能量:一边无私地为地方发展竭诚贡献,一边和大家共建宜居生态的城市家园。

“如何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来提升企业实力,我认为关键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入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长江生态屏障建设,工厂要降低污染排放,推进清洁生产,做安全环保型企业;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动管理升级,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质量提升要效益,做质量效益型企业;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突出降焦减害,以智能制造为根本途径,用创新的观念开拓新路,用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成果引领发展,做创新驱动型企业。”陈瑜这样解释涪陵卷烟厂的发展理念。

企业大力开展节能QC攻关活动,节能降耗,绿色生产

涪陵卷烟厂新厂自2012年建设、2015年投产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建设,不断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投入。工厂在易地搬迁的过程中,实行退城入园,在技改实施过程中选择节能、先进、可靠的环保技术和设备设施。建立污水处理站,每年处理污水5万吨,多数中水实现循环利用;车间大量使用太阳能光导照明系统、异味处理系统、集中除尘技术,节能环保。

同时,工厂大力开展节能和提升生产效能QC攻关活动,仅创新锅炉用水真空除氧,年均节约天然气30万方、节约费用50万余元;攻克制丝生产运行难题,每天可节约生产时间2.5小时;改革创新手工烟作业生产模式,生产效能实现了翻番目标。

自搬厂以来,围绕降本增效提质、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涪陵卷烟厂实施了400多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开展了“提高污水处理后中水COD值回用合格率”“提高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率”“降低制冷系统单位冷量耗电”“降低锅炉蒸汽系统吨蒸汽耗天然气量”等40多项QC课题攻关,获得了“锅炉给水的除氧系统”等19项国家专利。

对于“共建绿水青山”,他们倾心守护。

对于共同发展,他们更是全力以赴。

据统计,全区从事烟草产业及相关配套企业人员超过万人,其中仅重庆中烟下属的涪陵宏声实业集团就解决了当地许多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因为涪陵卷烟厂的发展,也拉动了武陵山区的烟叶种植,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这桩桩件件,都是涪陵卷烟厂切实履行“报效国家、回报社会”企业使命的缩影。在推进烟草产业发展的同时,企业始终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通过“烟草惠民工程”,支援西藏类乌齐县建设,参加“绿化长江、国企行动”活动,支持农村教育事业,为武陵山乡受灾烟农送水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扶危济困,帮扶老少边穷地区和弱势群体,诠释责任烟草,展示企业形象。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按照重庆市“两点定位”(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两高两地”和“四个扎实”(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扎实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做好深化改革工作以及扎实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要求和行业服从和服务于“五个大局”的要求,结合公司品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聚精会神做精制造。

“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以打造‘专业、专一、专有、专利’的‘天子’生产专线为突破口,逐渐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力争用三年时间,‘天子’专线诞生专利50项以上;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加快形成30万箱的‘天子’生产能力;三是提升税收贡献度,加快向100亿级产业迈进,提高工厂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展望未来,陈瑜满怀信心地说。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