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招正品代理合作商
商家投诉→ 广告售后处理 ←

攀科研高峰 为发展赋能——记江苏中烟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廖惠云


 

廖惠云对于烟草基础研究工作始终激情投入、矢志不渝 /江苏中烟 供图

领创者档案

廖惠云,1979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化学研究员,从事烟草基础研究及应用工作15年,主导获得授权专利30余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1篇,分别主持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和6项,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烟草总公司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1项,先后被授予“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烟草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烟草学会先进个人”等称号。

“哎呀,不好了,老廖,烟碱色谱峰怎么老是分不开,快来帮我看看!”

一大早,江苏中烟技术中心大型仪器室里,技术员小刘赶着报烟气指标数据,心急火燎地对着手机喊起来。“别急,我上楼帮你看看”,电话的另一头,平时风风火火的廖惠云此刻却成竹在胸。这段对话,便是发生在江苏中烟高端细支卷烟研发攻坚阶段的一幕。“勤采百花酿佳蜜”,关键时刻的淡定正是源于廖惠云平时的辛苦积累。

自参加工作以来,廖惠云立足岗位,潜心扎根于烟草基础研究,在烟草化学分析、产品质量安全、工艺应用研究、香精香料剖析、标准项目研制以及卷烟降焦减害等方面深耕细研,在江苏中烟连续创造多个“第一”——技术中心第一个申报发明专利、第一个主导研制3项行业标准、第一个申报行业技术发明奖、第一个申报行业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心无旁骛 扎根岗位破题攻关

“科研工作者,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做到心无旁骛。”这是廖惠云研究生毕业时,导师告诫他的话。时至今日,他回忆起来,仍言犹在耳。基础研究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付出和积累,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考验着科研工作者的定力与耐力。

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凭着这份笃定,廖惠云一头扎进烟草基础研究的王国里。“眼要高,手要低”,他践行着自己的信条,熟练操控GC、GC/MS、GC-MS/MS、HPLC、HPLC-MS/MS、连续流动仪、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扫描电镜等大型分析仪器。推进重要的试验项目,他总是亲力亲为,加班加点是常态;紧盯行业内外先进标杆,他带领团队定位看齐,努力前行,在烟草香味成分、烟气常规成分、香精香料成分、辅材关注成分等领域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

烟气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是行业关注的成分之一,2013年国家局对该物质成分组织开展研究。因其含量甚微、存在的基质复杂、外围干扰因素多等客观原因,一直被视为难啃的“硬骨头”。在研究初期,相关人员多次调整研究思路和方法,仍未取得理想结果。在项目几近停滞的关头,廖惠云受命全盘接手,凭借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改用GC-MS/MS方法,不断改良优化,最终带领项目组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建立了行业标准分析方法,为正确看待吸烟与健康问题储备了科学支撑。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轻言末路之难。一名出色的科研人员,或许没有高深的理论、老到的经验,却一定要有“百折不回,为伊憔悴”的韧劲和执着。回想起刚申报行业项目的往事,廖惠云笑称是屡败屡战,几次申报的项目都通过初审,却在答辩时都被淘汰。但廖惠云并未气馁,经过深入考量,在后续申报行业科研项目时,他充分吸取教训,从海量文献的调研,到样品处理的探索、分析检测仪器的优化,再到项目申报书的完善、答辩汇报细节的安排,无一不精心准备、竭尽全力。

HXD是高温气流式叶丝干燥设备,在工业企业很常见,但廖惠云在“常见”中挖掘出“不寻常”。他以实施增香保润项目《HXD对料液施加效果的影响研究》为契机,潜心琢磨,从早期关注“加工参数与香味物质、感官评价”之间关系的“外”在研究方向,逐步推到进料、出料和排潮气“一进两出” 物质传递的“内”在研究方向,首度分析了卷烟制丝线上料液成分的动态变化,掌控了料液成分在HXD工序中的持留行为,解决了行业采用HXD研究提升产品功效的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此领域国内外研究空白,为“高品质、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苏产细支卷烟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臻于至善 全心全意服务发展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只有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迸发出改造世界的力量。因此,站在企业层面,科研技术一定要为产品服务”,这是廖惠云一直强调的观点。科研工作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把握好科研成果对产品的适用性既是技术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这是他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始终坚持的信念。为此,他主动作为,积极加强与产品开发、质量监管等部门的对接合作。

一直以来,独特的香料配方是彰显苏产卷烟特征风格的核心要素,但在细支烟的研发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细支卷烟因圆周较小,烟丝量约为常规卷烟的65%左右,极易导致其内在品质及稳定性受加料加香因素的影响”,在廖惠云看来,细支卷烟生产过程中必须更加掌控好香精料液施加精度。为此,他首创使用“标记物”量化表征加料加香均匀性,改进了过去通用方法的不足,丰富了卷烟制丝工序加工质量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他以制丝精细化控制为目的,深入研究卷烟制造过程均匀性的表征、评价和监控技术,在“标记物量化表征技术”“图像处理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一组对品牌发展支撑力强的专有核心技术。

服务需唯新,唯新必务实。早在2008年,江苏中烟就在行业内率先规模化使用直接真空镀铝内衬纸。和常用烟用内衬纸相比,直接真空镀铝内衬纸具有耗铝量小、环保安全性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2011年被国家局组织标准立项研究。在安全性指标设立时,廖惠云查阅大量文献,对比研判,率先提出利用溶剂浸泡法来分析内衬纸中的重金属,更能直观体现指标的表达效果,也与国际通用做法接轨。又比如,为改善卷烟口感和风味,江苏中烟开创性地推出接装纸添加甜味成分的“南京(炫赫门)”细支卷烟,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有关甜感的反馈问题偶有发生。为此,他创新研发了单支卷烟表面甜味成分的提取、量化分析技术,将“全含量+表面含量”结合起来表征,形成完善的接装纸中甜味成分质量监控方法体系。

“南京(细支九五)”是江苏中烟近年来推出的高端细支卷烟,在生产初期,引进使用的五星复合滤嘴会出现黄色条状拉丝物,严重影响产品生产进度。在系统排查无果后,相关部门召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物资采购等人员集中“会诊”,廖惠云由表及里、剥茧抽丝,逐一推理论证,终于探明原由,随后就是“开方抓药”见实效。

古语有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同事们常笑称“论做烟草基础研究,在江苏中烟全系统恐怕都找不到第二个人像老廖那样激情投入、矢志不渝”。

衣带渐宽终不悔,勇立潮头唱大风。廖惠云总是说,技术上没有权威,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处理好基础研究与产品运用之间的平衡,在坚持一心一意搞科研的同时,时刻不忘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为江苏中烟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